湖北江夏实验室召开建设发展规划研讨会
为更好服务湖北构建全国科创高地战略目标,着力强化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加快推动江夏实验室聚力提升、进阶提档,12月26日,湖北江夏实验室召开实验室建设发展规划研讨会。会议邀请了武汉病毒研究所研究员、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主任袁志明,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研究员钟永恒,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科技合作处处长王勇参与评审。江夏实验室法定代表人、长江产业投资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马恒,实验室主任、中科院武汉分院副院长关武祥,实验室副主任、长江科服党委书记、董事长易琳,实验室副主任、长江科服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东,实验室主任助理、研究员黄方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会上,黄方对实验室的当前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报告。江夏实验室背靠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资源和长江产业集团产业资源,相对优势明显。聚焦主攻方向,坚持市场导向,科研平台建设初具特色,人才团队建设持续推进,财政投入撬动作用初现,标志性成果贡献初显,成果转化模式初步搭建。同时对实验室面临的现实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及战略规划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随后,与会专家就江夏实验室工作推进计划展开了讨论,认为该计划较为全面、合理、可行,为实验室做好明年工作奠定了基础,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并对实验室后续发展规划提出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凝练重点,做到“围绕特色、三性引领、秉承规划、讲好故事”;二是要找准工作重点,发挥聚集带动作用,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三是要充分调研分析,形成完整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四是要聚力各方资源,体现共建特色,结合实际推动落地。充分体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作出成效,形成示范。
马恒表示,实验室要聚力各方资源,充分利用长江产业集团现有平台,导入开放的生物医药基金,加强经纪人团队建设,畅通科研供给端与需求端通道,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推动实现科技促进产业发展。集团将与江夏实验室进行深度对接,做好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的充分融合。
关武祥对与会专家们共同推动江夏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表示感谢,并表示,实验室在产业要素和资金要素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挑战,未来实验室将聚焦生物安全和生物医药产业,夯实实验室产业、资金等要素基础,注重造血功能和产业协同,突出长江产业集团产业链优势,与科学院形成延链补链、上下游差异化发展。继续发挥产业聚集带动作用,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建立完整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为湖北医药产业持续贡献力量。
会上,黄方对实验室的当前发展状况进行了详细的报告。江夏实验室背靠中国科学院基础研究资源和长江产业集团产业资源,相对优势明显。聚焦主攻方向,坚持市场导向,科研平台建设初具特色,人才团队建设持续推进,财政投入撬动作用初现,标志性成果贡献初显,成果转化模式初步搭建。同时对实验室面临的现实问题、未来的发展方向、目标及战略规划进行了深入的阐述。
随后,与会专家就江夏实验室工作推进计划展开了讨论,认为该计划较为全面、合理、可行,为实验室做好明年工作奠定了基础,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并对实验室后续发展规划提出要求:一是要进一步凝练重点,做到“围绕特色、三性引领、秉承规划、讲好故事”;二是要找准工作重点,发挥聚集带动作用,推进有组织的科研;三是要充分调研分析,形成完整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创新生态;四是要聚力各方资源,体现共建特色,结合实际推动落地。充分体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三链”融合,作出成效,形成示范。
马恒表示,实验室要聚力各方资源,充分利用长江产业集团现有平台,导入开放的生物医药基金,加强经纪人团队建设,畅通科研供给端与需求端通道,企业化、市场化运作推动实现科技促进产业发展。集团将与江夏实验室进行深度对接,做好人才、资金、项目等资源的充分融合。
关武祥对与会专家们共同推动江夏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建言献策表示感谢,并表示,实验室在产业要素和资金要素方面还存在着诸多挑战,未来实验室将聚焦生物安全和生物医药产业,夯实实验室产业、资金等要素基础,注重造血功能和产业协同,突出长江产业集团产业链优势,与科学院形成延链补链、上下游差异化发展。继续发挥产业聚集带动作用,推进有组织的科研。建立完整创新体系,打造产业创新生态,为湖北医药产业持续贡献力量。
会议现场